今年以来,益阳大码头历史文化街区非遗、老字号招商发布会成功召开,益阳三周文化广场建成开放,益阳明清古巷项目即将投入运营,凡此等等,皆是益阳市传承弘扬古城文化、升级改造并激活古城古街魅力的重大举措。比如益阳大码头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明清古巷的重要组成部门,承载了老益阳几百年来的历史轨迹、人文故事、古语俚俗、风土人情,是益阳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一场发布会让益阳古城一下“热”起来,人气也随之“聚”起来,重新点燃了古城的“烟火气”。
众所周知,历史文化古街古巷古楼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和历史文脉,也是当地居民的“根”与“魂”,他们构成了一又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与浓浓乡愁。历史文化街区的升级改造对保护地方文化、留住乡愁山水、激发城市活力、改善城市面貌、提升生活指数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,要让人民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,要“赓续历史文脉、谱写当代华章”。那么,在“复活”古街的同时怎么做到“古韵”与“现代”相融,历史“时光”与时代“烟火”庚续,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,也是古街改造面临的社会民生课题。对此,笔者作如下思考。
一是完善功能,在“规划”上作文章。要划分好功能片区,每个功能片区要明确目标、定位清晰,各个片区要联合相通、功能互补,形成一个相对开放互融的旅行系统。要注重面上的整体规划,一个地方只一个古街景点是远远不够的,要同步启动相邻区域景点改造、设置配建、服务延伸,让游客累了有处歇、停留有处宿、购物有选择、服务有温情、安全有保障,如连通水运古码头、三国文化长廓、资江风貌带等景点,合理规划好旅游路线,实现一日“穿越”古今游。
二是打造平台,在“结合”上下功夫。无论是以文彰旅还是以旅塑文,重在有机“结合”。可推出研学游活动,古城本身就是珍贵的“活历史”,里面雕楼画柱、城砖墙瓦、一草一木都是无声的文字,有待人们去深入感受和细心解读。推出实践美育活动,引导广大青少年、在校学生去实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,领悟古迹的历史美、建筑美、古朴美、思想美、意境美、设计美,在美的熏陶中得到身心的成长。推出文创系列活动,打造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,如扶持引育“文创产品+短视频+主播带货”、“互联网+旅游”、智慧文旅等新业态营销模式,实现“流量”变“留量”。
\r\n\r\n\r\n\r\n\r\n
三是注重实效,在“品牌”上出实招。打造一批核心文化IP符号,把历史文化和故事经典融入其中,变成一张张鲜活的“益阳名片”,打造新益阳文旅品牌。益阳地域文化类型丰富多样,有三国文化、街巷码头文化、竹雕文化、美人文化、渔牧文化、山歌文化、龙舟文化、花鼓戏等,需要作进一步的提炼,每种文化都可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IP符号和文创形象,要让每一个文化IP都能叫得响、喊得正、传得开。特别是在体验服务上,用心整理打造益阳非遗·老字号系列文化展馆,设置如竹雕、剪纸、小吃、美食、轮划、船渡等手工艺和野外体验区,开发街、馆、堂、巷、廊、港等系列古建筑观览区,吸引游客“打卡”,让人间“烟火气”盈塞古城各角落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益阳广播电视在线版权与免费声明
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:"湖南省益阳市广播电视台"、"益阳广播电视在线"、"益阳电视新闻网"的所有作品(如文字,图片和音、视频稿件),版权均属益阳广播电视在线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 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
②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:"益阳广播电视在线",违者追究责任
③本网转帖的文章均转载自国家的正规网站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跟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
④如本网转载稿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和我们联系。新闻纠错:80085816@qq.com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